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
近年來,咸寧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四個面向”,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定位,把人才作為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動力,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優化人才政策措施、完善人才工作體系、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為咸寧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01
千方百計引人才
“在現有事業編制總量范圍內,統籌調劑事業編制資源,設立專項事業編制,用于滿編單位當年引進經認定的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使用?!苯衲昴瓿?,咸寧市召開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并在會上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的若干措施(試行)》,以正式文件向用人單位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
這是咸寧踐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一個重大舉措,也是逐步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咸寧市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實施意見》;突出需求導向,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實施“南鄂英才計劃”的若干意見》《咸寧市關于“大學生引進計劃”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進一步筑牢了全市人才發展的“四梁八柱”。
除了政策引才,該市還堅持以特色品牌活動吸引各類人才來咸創新創業。連續五年舉辦“南鄂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促成海內外600余個創新創業項目來咸洽談對接,推動90多個人才項目達成合作和落戶意向,形成“舉辦一次大賽,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帶來一批產業項目”的鏈式效應;連續四年開展“南鄂英才”評審,吸引一批國內外“雙創”精英報名參評,共評定68名“南鄂英才”和優質人才項目,有力推動了生物醫藥、智能制造、光電信息等產業轉型升級;連續五年開展“院士專家咸寧行”活動,搭建專家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并逐步實現由專家單項調研提供技術咨詢向項目成果推介雙向互動轉變,共解決各類企業技術難題339個,簽訂合作協議56個。
“南鄂杯”高創賽、“南鄂英才”評審、“院士專家咸寧行”等品牌活動已成為咸寧乃至湖北省人才工作的靚麗“名片”。
02
產教融合育人才
打鐵還需自身硬,雙輪驅動顯成效。
咸寧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充實咸寧人才隊伍,既要筑巢引外鳳,也要精心培育本土人才。
為打造鄉村人才“蓄水池”,咸寧市堅持產教融合、多點發力,與市域內高校合作,深入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和“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
2017年,在全面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咸寧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2021年,為推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該市啟動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中高職貫通教育。截至目前,共招錄學員1972人,實現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學員培養全覆蓋。2021年換屆后,有104名學員新進入村“兩委”班子,在村“兩委”任職的“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員突破500人,其中77人成長為村主職,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該市從2018年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依托湖北科技學院開展大專層次鄉村醫生訂單定向人才培養,市縣兩級財政和湖北科技學院按照50%、30%、20%的比例承擔培養對象每人每年1萬元的學費、生活費補助。截至目前,共招錄學員631人,首批畢業學員102人已分赴各縣(市、區)村衛生室開展醫療服務,進一步筑牢了基層衛生服務“網底”。
03
剛柔并濟用人才
“用”就是要揚其長處,實現人才效應最大化。
咸寧市始終堅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理念,堅持需求導向、實效導向,剛柔并濟用人才,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推動咸寧高質量發展上來,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最大限度釋放人才紅利。
鄭泓,上海交通大學高分子專業博士,2019年獲評咸寧市“南鄂英才”A類人才,也是落戶赤壁高新區的武漢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公司的“領頭羊”,鄭泓在武漢高正項目正式簽約赤壁高新區后,與公司骨干不斷往返浙江和湖北,高效銜接強力推進項目在咸落地。在咸寧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幫助下,4個月內就完成廠房裝修和設備調試,創下了工業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120天的驚人紀錄。公司步入正軌后,鄭泓帶領他的團隊實現公司年產值4年翻到7個億的目標,給當地政府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為了實現人才效益最大化,咸寧市還柔性引進一批專家人才在咸開展技術服務和掛職鍛煉。
李佳,湖北中醫藥大學針灸骨傷學院實驗室主任、副教授,2020年8月以第九批省派“博士服務團”成員身份到咸寧市中心醫院掛任副院長一職。服務期滿后,他又主動申請延期,作為第十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繼續服務咸寧?!皠偟较虒幍臅r候,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但是中心醫院給我充分自主權和施展才華的空間,讓我干勁十足?!崩罴颜f。
在咸掛職的兩年里,李佳共接診患者2000余例,開展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百余次,帶領湖北“博士服務團”到基層義診10余次,惠及群眾千余人。
據了解,截至目前,咸寧通過聘用、兼職、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吸引了3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候鳥專家”“飛行博士”與100多家企業建立了柔性合作關系。同時,從市本級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及企事業單位選派科技副鄉(鎮)長、科技特派員、特聘農技員等各領域人才500余人到鄉鎮掛職鍛煉,暢通了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緩解基層人才智力資源匱乏的難題。
04
真心實意留人才
“我是恩施人,在咸寧沒有親戚也沒有住房,剛開始來咸寧時,生活有很多不便,好在市委人才辦主動為我們提供人才公寓,解決了住房這一個大難題?!?020年“招碩引博”引進人員譚濤說道。人才公寓里床、衣柜、餐桌、椅子等家具一應俱全,還配備了冰箱、空調、熱水器等常用電器,拎包即可入住。
為了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和人才生活環境,近年來,咸寧市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通過新建、改建、配建等方式加快推進人才公寓建設,為各類專家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同時,該市大力實施人才暖心工程,先后落實人才項目扶持資金和生活補貼4500余萬元,發放各類人才項目貸款3.29億元,累計為500余名專家人才協調解決配偶就業和子女上學等問題,為人才打造優良“生活圈”。
宋東寶,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博士,常年漂泊在外的他在咸寧系列人才政策的吸引下,決定返鄉回咸創新發展。2020年,他以“湖北百米生防天敵擴繁基地建設”項目獲評“南鄂英才”B類人才稱號,并獲得項目扶持資金50萬元。宋東寶將項目落地咸寧后,其家人也隨著他一同來到咸寧,市委人才辦工作人員了解到他在咸無自住房的情況后,積極協調安排其入住人才公寓,并向其介紹“南鄂英才”生活補貼、購房補貼等政策,為其一次性撥付購房補貼25.9萬元。
下一步,咸寧市將繼續以不拘一格的胸懷、視才如寶的情懷,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為咸寧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貢獻更多人才力量,奮力譜寫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