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 組工在線 > 自身建設

踐行“人民至上”須“五官并用”

來源:共產黨員網 時間:2021-11-25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以“十個堅持”深刻總結了建黨百年的寶貴經驗,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叭嗣裰辽稀本褪蔷o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延展和升華。我們新時代黨員干部,踐行好“人民至上”理念,既要入腦入心,更要付諸行動,做到“眼、耳、口、手、腳”“五官并用”,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跑好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接力棒”。
  ?堅持“人民至上”,“眼”要“明”,多察群眾疾苦。2020年3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飛赴武漢看望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深刻闡釋了什么是“人民至上”。經過八年的不懈奮斗,我們雖然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但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特別是在大災大難面前,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是不是得到有力保障,老百姓穿得暖不暖、住得好不好,都不能冷眼旁觀、置身事外。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身處基層一線的我們,要時刻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厚植為民服務情懷,透過雙眸看到群眾那一幕幕悵惘眼神中的希冀,看清群眾那一雙雙粗糙雙手布滿的艱辛,看懂群眾那一個個忙碌身影背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堅持“人民至上”,“耳”要“聰”,多聽群眾呼聲。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上征求意見,短短兩周時間,累計收到超過101.8萬條建言。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專門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部門要及時梳理分析、認真吸收”。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不斷探索創新聽取民意的方式方法,暢通基層民主“最后一公里”。群眾的呼聲是“風向標”,反映的是群眾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群眾的呼聲是“警報器”,預警的是哪里的問題多、意見大;群眾的呼聲是“表決器”,表達的是對你和你的工作是否滿意。作為基層干部,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就要當好群眾聲音的“錄音筆”,做好群眾意見的“傳音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架起與群眾的“連心橋”。
 ? 堅持“人民至上”,“口”要“勤”,多講群眾語言。2015年元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我們的各級干部也是蠻拼的”“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靶U拼的”“點贊”都是網絡語言,習近平總書記用這些語言遣詞造句,撥動了無數人民群眾的心弦,瞬間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反觀有的黨員干部,與老百姓交流經常打“官腔”、唱“高調”,被群眾嘲笑是“常說的老話多、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違心的假話多”,不僅有損自身形象,更不利于工作開展。作為基層干部,應重視群眾語言的運用,把上級的政策與鮮活的語言結合起來,多說“土俗話”,少講“普通話”,讓群眾聽得明白、懂得透徹,這樣才能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 堅持“人民至上”,“手”要“快”,多辦民生實事。一百年來,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21年在全黨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就是要黨員干部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基層干部,為老百姓辦實事,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必須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大干快干”的作風,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緊迫感,“只為干成想辦法、不為不干找理由”的使命感,“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的責任感,真正為老百姓多辦幾件暖心的實事,多辦幾件順氣的好事。
 ? 堅持“人民至上”,“腳”要“實”,多走群眾路線。在大涼山村寨,習近平總書記沿山路看了一戶又一戶人家;在秦巴山麓生態移民村的老鄉家,他挨個屋子轉一轉,摸摸炕腳暖不暖。習近平總書記用實際行動向我們闡釋了什么是群眾路線。工作中,我們總是會發現一些“老鄉鎮”與群眾走得很親熱,為什么?因為他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喝過小張家的水,坐過老李家的炕,建立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感情,還有生活上的親情,很快就實現了從陌生人到熟悉人再到自家人的轉變。腳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堅持“人民至上”,黨員干部就要繼承黨的優良傳統,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既要身入,更要“心”入,既要走進,更要走“近”,眼睛朝下看,腳步向下邁,與群眾同吃一鍋飯菜、同喝一口井水、同坐一條板凳,才能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讓群眾發自肺腑地為共產黨點贊,為共產黨的干部點贊。

五月丁香婷婷激情四射网